序号 | 姓名 | 学号 | 专业 | 报告题目 | 指导老师 | 奖项 | 备注 |
1 | 熊义辉 | 1201411169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深度自编码网络在地球化学数据异常识别中的应用 | 左仁广 | 一等奖 | 推荐校级答辩 |
2 | 章立昌 | 1201411162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Nature of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Trace Elements at the Yindongzi SEDEX deposit: Implications for genetic model | 李建威 | 一等奖 | 推荐校级答辩 |
3 | 王任 | 2201510134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北黄海盆地下白垩统层序构成特点及其控制因素 | 石万忠 | 一等奖 | 推荐校级答辩 |
4 | 廖佳妮 | 1201411130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酒泉盆地鸭儿峡地区古近纪系白杨河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 王华 | 一等奖 | 推荐校级答辩 |
5 | 王超 | 1201411145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钻井参数实时优化及软件实现 | 邵春 | 一等奖 | 推荐校级答辩 |
6 | 李森 | 2201510124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渤中12 构造区东营组沉积体系刻画及期次分析 | 朱洪涛 | 一等奖 | 推荐校级答辩 |
7 | 张靖宇 | 1201511093 | 海洋科学 | 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一段层序构成与演化 | 陆永潮 | 一等奖 | 推荐校级答辩 |
8 | 王祥东 | 2201410292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新疆库鲁克塔格BIF型铁矿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机制的知识意义 | 吕新彪 | 一等奖 | |
9 | 徐壮 | 2201510108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焦石坝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定量化表征 | 石万忠 | 一等奖 | |
10 | 俞颖敏 | 1201411094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新疆北山坡北镁铁超镁铁质岩石中铬铁矿矿物学特征研究 | 吕新彪 | 一等奖 | |
11 | 梁超 | 1201511130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哈拉阿拉特山TC-4探槽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原始有机质丰度恢复研究 | 王华 | 二等奖 | |
12 | 杨晶晶 | 1201520776 | 地质工程 | 东海丽水凹陷底辟构造及其与断裂发育的关系 | 庄新国 | 二等奖 | |
13 | 龚银 | 1201511113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构造样式与砂体分布关系 | 王华 | 三等奖 | |
14 | 何杰 | 1201511116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南部沟零段古物源体系分析 | 王华 | 三等奖 | |
15 | 闵才政 | 1201411138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江汉盆地南部新沟咀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梅廉夫 | 二等奖 | |
16 | 郭凤台 | 1201411110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岩浆发育特征及与流体底辟匹配关系 | 梅廉夫 | 三等奖 | |
17 | 魏思乐 | 2201410280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基于低压吸附法对比研究下寒武统和上奥陶统-下志留统海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 何生 | 三等奖 | |
18 | 王超 | 1201411145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储层脆性度地球物理预测 | 石万忠 | 三等奖 | |
19 | 余晓红 | 1201411093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北秦岭南缘杨斜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碲化物特征 | 李建威 | 二等奖 | |
20 | 陈梦婷 | 1201411101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宁夏贺兰山北段金矿床断裂控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 魏俊浩 | 二等奖 | |
21 | 蔡佳任 | 1201511105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虎盆含金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 张均 | 三等奖 | |
22 | 唐洋 | 1201511141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东昆仑东段果洛龙洼脉状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 | 魏俊浩、付乐兵 | 三等奖 | |
23 | 徐佳富 | 1201511150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青海治多县多彩铜铅锌矿床蚀变矿化分带性与成因类型 | 谭俊 | 三等奖 | |
24 | 王彦博 | 1201411152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花垣铅锌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王敏芳 | 二等奖 | |
25 | 赵少瑞 | 2201410281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黔西南地区晚白垩世基性岩脉的矿物学研究及其对卡林型金矿成因的启示 | 李建威 | 三等奖 | |
26 | 孟亚飞 | 2201510112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江西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床平苗矿段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成矿意义 | 蒋少涌 | 三等奖 | |
27 | 段登飞 | 1201411107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湖北铜绿山岩体与阳新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异同及地质意义 | 蒋少涌 | 三等奖 | |
28 | 胡太平 | 12014111087 | 三矿 | 花垣李梅矿区铅锌矿床C-O-S同位素化学特征 | 王敏芳 | 三等奖 | |
29 | 袁琪 | 1201411159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焦石坝地区黄铁矿成因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 石万忠 | 二等奖 | |
30 | 肖丹 | 1201411154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北黄海盆地东部M隆起构造特征及演化 | 石万忠 | 三等奖 | |
31 | 吴睿 | 1201511149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GDGTs分布特征 | 石万忠 | 三等奖 | |
32 | 刘书华 | 1201411133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页岩孔隙结构与甲烷吸附量相关性讨论 | 何生 | 三等奖 | |
33 | 郝海洋 | 1201420769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泥饼固化剂提高水泥-泥饼界面胶结质量的实验研究 | 顾军 | 二等奖 | |
34 | 任双坡 | 220151014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薄层单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叠置模式——以古城油田泌浅10区核三段Ⅳ-Ⅵ油组为例 | 姚光庆 | 三等奖 | |
35 | 樊晓伊 | 220130294 | 能源地质工程 | 大型缓坡湖盆复杂沉积体系地震沉积学研究-以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沙湾组为例 | 姚光庆 | 三等奖 | |
36 | 吕倩 | 120131773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泌阳凹陷深凹区5号页岩层内微运移地球化学效应 | 李水福 | 二等奖 | |
37 | 雷霆霆 | 1201520744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泌阳凹陷深凹区5号页岩层孔隙度预测 | 沈传波、胡守志 | 三等奖 | |
38 | 曹勤明 | 1201520726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渤海石臼坨凸起QHD36-3-2井沙河街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 徐思煌 | 三等奖 | |
39 | 赵林 | 1201520790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东营凹陷超压驱动油气运移速率计算及指向分析 | 何生 | 三等奖 | |
40 | 肖凡 | 1201411154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基于玫瑰花图原理判断物源方向的方法及应用 | 朱红涛 | 三等奖 | |
41 | 邓南阳 | 1201511080 | 海洋科学 |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段水下重力流特征研究 | 廖远涛 | 二等奖 | |
42 | 何精科 | 1201411077 | 海洋科学 | 南海中央海盆晚中新世物源演化研究 | 姜涛 | 三等奖 | |
43 | 辜宇威 | 1201511081 | 海洋科学 | 南海北部陆缘结构构造特征 | 雷超 | 三等奖 | |
44 | 姜梦婕 | 1201511121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青海昆特依盐类矿床成矿环境演化:沉积物磁化率证据 | 毕诗健 | 二等奖 | |
45 | 任宏艳 | 120131827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草原覆盖区隐伏断层的多光谱遥感识别—以内蒙古达来庙地区为 | 张振飞 | 三等奖 | |
46 | 张宇婷 | 1201411171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新疆大南湖地区近20年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 张振飞 | 三等奖 | |
47 | 陈俊霖 | 1201520728 | 地质工程 | 东昆仑东段果洛龙洼矿区物化探信息提取与靶区优选 | 陈守余 | 三等奖 | |
48 | 彭女佳 | 2201510131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ores Structures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Lower Paleozoic Marine Shales of Jiaoshiba Area, China | 何生 | 二等奖 | 推荐校级答辩 提为一等奖 |
49 | 丛富云 | 2201510129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The Process and Reason of the Change of Oil-Water Contact of Shehejie Formation in BZ25-1 Oilfield | 刘建章 | 三等奖 | |
50 | 王倩茹 | 220130301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Differenc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the Silurian, Tarim Basin: Evidence from micro-FTIR analysis | 陈红汉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