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合作者 | 报告题目 | 指导老师 | 奖项 | |||||||
1 | 李晶 | 陆江潇 姜鼎盛 | 内蒙古红彦镇地区山神府花岗岩熔融-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吕新彪 | 一等奖 | |||||||
2 | 王微 | 张博 许凌菡 | 不同温度下硼特效树脂IRA-743与偏硅酸根离子的吸附作用 | 蒋少涌 | 一等奖 | |||||||
3 | 王佳宁 | 刘亚苏 刘婷 | 扬子地块北缘楠木树铅锌矿伴生沥青的类型和成因 | 沈传波、胡守志 | 一等奖 | |||||||
4 | 代旭 | 巩学鹏 陈振武 | 武汉龙泉山地区上石炭统地层特征及其区域对比 | 宋海军 | 一等奖 | |||||||
5 | 蒲江 | 潘剑邦 杨谨睿 | 颗粒统计和结晶分析解释北京房山西花岗质岩浆底辟作用 | 徐启东 | 二等奖 | |||||||
6 | 刘颜 | 赵旭 唐洋 汪殿钟 | 东昆仑果洛龙洼金矿床三级构造控矿规律浅析 | 付乐兵 | 二等奖 | |||||||
7 | 李文广 | 玉雪玲 代许可 马媛媛 |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岩浆混合作用-------来自暗色微粒包体的证据 | 李建威 刘锐 | 二等奖 | |||||||
8 | 王邵斌 | 李松 王一帆 赵晓振 | 新疆红石山东铜镍矿分布特征及杂岩体侵入期次分析 | 吕新彪 | 二等奖 | |||||||
9 | 林培贤 | 姚悦 李森 王景仪 | 《泥质白云岩裂隙充填物方沸石的矿物特征及成因探究》 | 王华 | 二等奖 | |||||||
10 | 常子豪 | 毛佩筱 肖倩 |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南海349航次释光样品分析及其古气候古海洋意义 | 姜涛 | 二等奖 | |||||||
11 | 闫倩倩 | 张志成 郑媛媛 田甜 冷平武 | 煤中矿物对煤储层动态渗透率的影响机制 | 王小明 | 二等奖 | |||||||
12 | 张冰玉 | 丁亮 | Study on the Significance of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for Oil Field Development --Taking Huabei Oilfield Block Jing11 as an Example |
高丽 | 二等奖 | |||||||
13 | 闫浩 | 黄宏劲 张博 徐佳富 | 鄂西白果园地区层状斜长角闪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皮道会 | 三等奖 | |||||||
14 | 刘俊 | 西藏查个勒铜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 郑有业 | 三等奖 | ||||||||
15 | 张霖原 | 刘阳 乔石磊 | 大冶铁矿含铜矿体成因类型浅析 | 毕诗健 | 三等奖 | |||||||
16 | 吴玉魁 | 张瑞斌 陶学鹏 | 武夷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成岩成矿构造环境研究:以福建行洛坑大型钨矿床为例 | 皮道会 | 三等奖 | |||||||
17 | 陈晨 | 闫茂强 陈思源 郭赫群 何重果 | 新疆尉犁县且干布拉克火成碳酸岩中磷灰石沉淀机制研究 | 曹晓峰、吕新彪 | 三等奖 | |||||||
18 | 范高华 | 崔瑾 马思迪 | 关于应用泊松比恢复鱼嘴状石香肠岩层厚度的思考 | 李建威 曾佐勋 | 三等奖 | |||||||
19 | 周建成 | 王卿 王逸璇 | 一种带泄油器的管柱组合 | 三等奖 | ||||||||
20 | 张帆 | 晏泽夫 熊清 瞿冬冬 吴斌 李强 李锦华 乐亮 |
大营含矿层镜质体反射率Ro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的探讨 | 焦养泉 | 三等奖 | |||||||
21 | 黄帅 | 何杰 王薇 | 城市噪音污染情况调研报告及噪声等值线绘制 | 鲍建国 | 三等奖 | |||||||
22 | 赵玉娟 | 王德良 万希文 | 莺歌海盆地LD区块地层超压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 | 郝芳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