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正值复课第一天,资源学院组织全体学生收看由人民网+推出的“为国攀登”思政大课。本期节目特邀我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教授、地球科学学院宋海军教授、体育学院90后青年教师何鹏飞,共同讲述60多年来一代代地大人前赴后继为国攀登的故事。这场名为“为国攀登”的思政大课,以重温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的感人故事为核心,旨在弘扬“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勇攀人生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学院师生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热议“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学院积极响应学校部署,高度重视开展本次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课程中王焰新院士以“攀登,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主题,回顾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他强调了攀登精神的重要性,指出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登山事业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勇攀高峰的强大动力。宋海军教授则从科学角度分析了珠峰攀登的技术难题和挑战。他详细介绍了登山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一次次战胜困难、突破极限,最终成功登顶的过程。何鹏飞老师则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何在攀登事业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心得体会。他鼓励广大青年学子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学习心得

收看了《为国攀登》的思政大课,通过王焰新校长、宋海军教授和何鹏飞老师的演讲,我深刻领悟到攀登者精神的内涵——既是突破自己、砥砺奋斗的勇气,也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更是相互扶持、团结协作的精神。奋力攀登,不仅缘于山就在那里,更是因为身后有国的支持和家的期盼。

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把个人目标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迎接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投身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同时要敢于从事原始创新,提出新思路、展现新作为、开创新事业。继承和发扬攀登者精神,保持愈挫愈勇和“无峰不可攀”的锐气,在砥砺奋斗中做到守正创新,勇攀高峰,科教融汇,强国有我。

——“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资源学院姚卓森教授


同上一堂为国攀登思政大课让我们看见一代代地大人身体力行,用坚实的脚步践行攀登精神,不断为我国地质事业与登山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主题团日座谈会上勉励我国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我校2011级体育专业硕士生陈晨“勇往直前,不断攀登人生新高峰”,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攀登珠峰,但我们都要勇于攀登心中的那座珠峰,敢于直面挑战,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作为一名地质院校的基层辅导员,心中要有“巅峰精神”,脚下要有“攀登行动”,我将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初心,担使命,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道路上勇于攀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资源学院辅导员彭鑫


上完“为国攀登”思政大课,我获益良多,让我对我们自己地大人的担当,对“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珠穆朗玛峰是世界地理上的最高顶点,同时也应是我们心中竖起的一个高点,攀登珠峰,传递的是面对难题勇于钻研,决不放弃的攀登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心中都应有一座高峰,相信自己能在“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引领下;在党和国家,学校的培养下,攀上属于自己的那座“高峰”。

——资源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杨舒涵


在跟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同上一堂“为国攀登”思政大课》后,让我对攀登珠峰的壮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攀登珠峰,不仅为我国的地质事业、深空事业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做出贡献,更为我们留下来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资源学子,我将把“攀登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所学所行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专业技能,养成攻坚克难、敢于攀登的精神品质,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向一座座科学的高峰登攀,立志服务祖国能源资源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资源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马玮


勇攀高峰,传承的是一种”不服输”的家国情怀。新中国登山人从北坡成功登顶,打破了西方登山界口中的不可能,创造了来自中国的奇迹。勇攀高峰,带来的是探索前沿的欣喜。在金钉子的建立和论证中,在古生物群的发现和剖析中,中国研究团队用专业和韧劲,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现有科学认知,取得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认可。勇攀高峰,需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放弃,更需要舍小我为集体的团队精神。放弃自己多年来的冲顶梦想,只为了自己的队友能够登上世界之巅。唯有团队相互协作,拧成一股绳,才能征服巍峨雪山。

属于地大人的攀登精神,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山川与河流,也激励着我们一代代地大学子们奋勇向前。作为一名地质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科研学习与工作中,瞄准目标,努力前行,用实际行动讲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攀登故事。

——资源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研究生邹耀遥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境界更高的山”。从王富洲校友到陈晨学姐,从珠穆朗玛峰北坡到世界的南北极点,不但展现了一代代地大人不断攀登的光辉历史,更是无数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断跨越的一段缩影。

地大珠峰登山队攀登北美麦金利峰的事迹让我明白,攀登的意义不仅仅是征服山峰,更是一种勇气、毅力和团队合作的象征。作为新时代地大学子,我想我们更需要传承“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不断攀登”的攀登精神。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攀登精神!

——资源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生张启扬


“山再高,攀上去,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总能到达”。再观看完《同上一堂“为国攀登”思政大课》后,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一位位地质工作者们“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也更加坚定要肩负起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即将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真正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前辈们攀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才有了如今的高度,接过接力棒的我们更应该习惯困难,向上攀登,敢啃硬骨头、敢闯无人区。有道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攀登的精神常驻心中,攀登的步伐永不停止。将所学所感运用到工作中、运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将会是我们的第一使命。

——资源学院2020级基地班本科生王雨乐


在认真学习了《同上一堂“为国攀登”思政大课》这堂课后,60多年来中国队员与珠峰不断斗争,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深深的鼓舞着我。何老师作为一名青年体育教师,有着与常人不同的勇气,能够勇敢的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在不断攀登的道路上找到更为优秀的自己,而我们作为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上的新时代青年,在未来的学习中,也要有攀登精神,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到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学习,去钻研本专业知识,去挑战专业难题。在校园里,将攀登精神融入校园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可以挑战自我的事,不断超越自我,为身边人做好攀登精神的榜样,将攀登精神传播下去。我坚信,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有行动,就一定能够攀登到人生的巅峰。

——资源学院2023级资源环境大数据专业陈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