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靳晓野、王宪国、朱芋谌、曹康、孙华山、谭俊)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新工科人才的需要,资源学院充分调研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科基地班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针对矿床学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现实要求,专门增加《矿床地质实训》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从2022年开始,资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家工科基地班两届共64名学生,分11个组赴云南普朗铜矿床、贵州水银洞金矿床、胶东焦家金矿床、内蒙东升庙铅锌矿床、湖北大冶铁矿床、湖北铜绿山铜金矿床、青海察尔汗钾盐矿床等全国有代表性的大型矿床进行实践考察。2023年7-8月,2020级基地班27名学生分5组开展矿床地质实训,学生深入矿床矿区进行地质剖面测量、坑道地质编录、钻孔岩芯编录、典型矿化特征调查和研究取样等工作,并形成翔实的考察报告。多位实习带队老师谈到,学生对实训兴趣浓厚,普遍肯定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一致认为实训促进了对矿床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方式的理解,为今后研究生阶段更快进入研究状态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效果和目的。

一、贵州水银洞金矿床实习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右江盆地,是世界第二大卡林型金矿矿集区,是该区域近年来取得显著找矿勘查突破、矿化特征最典型、储量规模最大的金矿床,是开展卡林型金矿野外地质实训的代表性矿床。8月1日至9日,基地班王逸飞、王雨乐、李宝川、李冉、陈宇阳和胡加盛6名同学在靳晓野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贵州,从野外踏勘到井下观察,从矿石堆的初见到岩心库的深入学习,从矿石采选到加工冶炼,从矿床地质到区域地质,贵州之行让实训小组成员们实地、系统、深入的进行了矿床地质实践教学实习。黔西南的山清水秀、地质工作者们的热情洋溢、北盘江上的长征精神、麒麟洞中为国为民的勇气,还有无数经典的地质现象都给实训小组成员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参观矿山选矿工艺流程

张文高老师介绍灰家堡背斜南北两翼地层产状变化特征

杨成富老师介绍雄黄岩金矿点露头矿化地质特征

乘坐猴车通过人行斜井进入矿山深部、矿井下典型掌子面的观察学习

靳晓野老师讲解卡林型金矿床的关键成矿作用特征

实训小组与贵州地矿局109地质大队野外工作团队合影

实训小组在白层古渡红军纪念碑前合影

 实习感悟:

 李宝川:这次实习让我感悟良多。在路上,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瑰丽奇特、千姿百态,犹如置身于一幅幅水墨画景,令人沉醉;矿区地表踏勘、井下观察、岩心编录,文献中诸多知识点的逐渐具象清晰,矿床的形成过程开始在我脑海不断修正完善;远眺北盘江、探访麒麟洞,革命先辈们不惧艰险的勇气、舍生取义的志气令人肃然起敬。经此,我才意识到,地质工作并非众人口中的艰苦求索之路,还有大好山河风光荡涤身心,更有突破自我与找矿报国的责任与担当!

 王逸飞:贵州水银洞金矿之行,我们访选厂、下矿井、看矿石、探露头,从课堂中的专业知识的抽象描述走向鲜活生动的典型矿床,从矿床地质理论基础走向矿产资源生产实际。尤其是当野外复杂现象辅以老师们细致生动的讲解,令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成矿过程、控矿构造等知识,对我国黔西南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勘查和开发利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坚定了学习地质科学的志向,增加了矿床学研究的兴趣。另外,西南云贵大地上发生的诸多的红色故事,如红军智取白层渡口、西安事变张杨二位将军黔地关押的事迹等,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尽管矿床地质实训只有短短9天时间,却留给我们十分宝贵的记忆,细细品味,终身受益。

二、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实习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地带,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察尔汗盐湖面积广阔、风光独特,有着极为丰富的钾镁盐资源,不仅是青海省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7月4日至12日,刘成林老师带队,基地班方心云、王宪国、陈宇琪、朱芋谌、程梦鑫5位同学组成实训小组前往青海进行盐湖钾盐矿床地质实训。本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考察盐湖地貌、盐类矿物、雅丹地貌及昆仑山冰川等,测量了三条盐湖沉积剖面,观察了盐湖卤水析出的石盐、钾盐矿物,发现了地层中的贝壳化石等,还参观了察尔汗盐湖钾盐、碳酸锂生产工厂,了解盐田蒸发分级提取及车间工艺流程。同学们还进行了盐类矿物的钾试剂反应实验,撰写了盐湖钾盐成因与提取技术小论文,培养了观察、分析和总结等科研基本能力。

察尔汗盐湖考察

盐湖雅丹地貌考察

实训小组昆仑山口合影纪念

参观青海锂资源公司工厂

 实习感悟:

 程梦鑫:在这个7月,很高兴能跟随刘成林老师,从武汉到青海,跨越1000多公里,去到格尔木,实地看到真正的五颜六色的盐湖,品尝湖边的盐粒,体会天然盐中不一样的苦味和辣味,我们知道了盐湖颜色的不同也证明了其中成分含量的不同,钾盐、镁盐、锂盐,通过分级提取、蒸发浓缩获得能为人们所用的各种物品。在野外,我们拉导线、画剖面,也寻找着不一样的贝壳化石,在室内,我们做钾试剂反应,观察长出来的黑色立方体。在青海,云会离人们很近,所见之处一片辽阔,我们能在老师的带领下体会格尔木的盐湖,学到更多的知识,觉得十分幸运,非常感谢。

 方心云在这次矿床地质实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对矿床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这次实习我们前往的是青海格尔木,而研究的是世界著名的察尔汗盐湖。对于日常接触的是岩浆矿床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我们不仅前往察尔汗盐湖,亲身领略了盐湖的风格,还参观了钾盐生产公司,导卤渠、晒卤、加工,再到最后做成一袋袋盐,整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忽然就让我觉得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大有用处,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地质的决心。

三、云南普朗铜矿床实习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斑岩铜矿之一,已探获铜金属量480万吨、黄金145吨、白银2754吨、钼19万吨,也是国内采矿工艺最先进、装备水平最高的超大型铜矿山之一。8月15日至30日,基地班刘兴国、苑重阳、巴嘉昊和熊登峰4名同学在曹康老师的带领下到普朗铜矿开展了矿床地质实训实习。通过实习前期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大家对普朗斑岩铜矿的基本情况,包括构造背景、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次实地野外实习中,实习小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野外地表踏勘,了解矿区围岩和岩体特征;典型钻孔岩芯编录,了解斑岩铜矿蚀变、矿化与脉体之间的耦合关系;调度室参观学习,了解5G智能无人采矿机的工作流程;选矿厂参观学习,了解矿山选矿工艺流程。

青山绿水、错落有致的普朗铜矿矿区环境

曹康老师指导岩芯编录

参观智能矿山

 实习感悟:

 刘兴国:普朗——曾经是格咱先民居住的地方,这里是老一辈人心目中的吉祥宝地。这里“群山蕴宝,众水流金”;这里的人“海拔高,追求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这里龙腾虎跃,人才济济。当我作为一名学生第一次走向真正的大型矿山——普朗铜矿,既有面对陌生环境心中所带着的一丝忧虑与惴惴不安,同时又对普朗铜矿的庞大资源储量及独特的富矿体产出位置怀揣激动和好奇,其最让我惊叹的是矿山的5G远程智能采矿技术,既提高了采矿效率,节省了人力,同时还减小了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

 熊登峰:在距美丽宁静的香格里拉市区63公里的地方,一座“绿色、环保、安全、科技、美丽”的现代化矿山悄然屹立于雪域高原。站在山顶,俯瞰蓝天白云之下的整个矿区,繁忙之中又不失静谧,紧凑之中又不乏有序,一片依山而建的建筑群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相得益彰。这个矿山就是被誉为云南铜业股份公司国内“最大的粮仓”,承载着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绿色发展希望的普朗铜矿。我惊叹于矿山风景的秀丽,我惊叹于智能采矿的先进,我惊叹于工作人员的志气!海拔高,追求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这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望着这秀美壮丽河山,我的心中一片澎湃。

四、内蒙古东升庙SEDEX型铅锌矿床实习

 内蒙古东升庙SEDEX型铅锌矿床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是华北地台北缘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内的大型矿床之一。8月7日至16日,基地班吕骏腾、张陈、张攸钧、邓敏、魏晓畅和王雪蛟6名学生在孙华山老师带领下,前往内蒙古开展矿床地质实训。该课程室内外实习历时3周,其中,第1周为实训工作动员,由带队老师负责介绍矿床地质实训目的、实训矿床基本情况、课程基本要求及前期工作准备等,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了解实训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初步明确研究目标或研究方向,确定野外调查内容及工作方案;第2周为野外地质考察,期间包括了矿床地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矿区地质剖面测量、坑道地质编录、钻孔岩芯编录、典型矿化特征调查和研究取样等工作;第3周为考察报告编写,包括考察目的、考察认识及室内进一步研究工作设计等。通过以上实训,力争使学生建立起一个典型矿床从发现科学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及实践过程。

野外地表露头照片

a.狼山群一岩组二岩段片麻岩的长英质条带、眼球状构造及旋转碎斑现象;b.二岩组三岩段铁帽;c、d.脉状、条带状褐铁矿化,随地层发生褶曲

东升庙矿区庙沟地表考察构造-地层信手剖面图

典型矿化特征照片

a、c.条带状、纹层状黄铁矿;b.细脉状、网脉状黄铁矿  Py-黄铁矿;Lm-褐铁矿

岩芯编录野簿记录

学习钻孔岩芯编录

井下考察留念

 实习感悟:

 张攸钧:8月7日-15日,我们小组完成了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升庙铅锌矿床地质实训。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此前已经完成过北戴河、武汉周边及秭归的地质认识实习,但是这次矿床地质实训,是我第一次亲自走进与了解矿床的世界,用自己的身心切实地感受矿床,收获颇丰。从安全知识培训起,我意识到了在矿床生产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地表路线调查认识了矿区地层-构造基本特征和主要含矿地层—狼山群的空间分布与岩性组合特征。上世纪70年代地质队临建大院中的岩芯编录,不仅让我进一步认识了狼山群地层、构造及矿化特征,学习了岩芯编录的工作流程,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与前辈们为东升庙矿床开发做出的巨大牺牲。井下考察,除了看到了更清晰的矿化,也让我对井下的工作环境、采矿巷道工程、采矿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井下考察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井下工人及矿山地质工作者在充满噪音与烟尘环境下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与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让我不由地想到了那句—“不是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作为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承担起历史使命,为保障国家资源供给,为实现资源开发与绿水青山协调发展贡献我们的青春和智慧。最后我要向所有为我国地矿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汗水的前辈们致敬。

 张陈:东升庙铅锌矿床实习,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机会、课堂授课向实践实验转变过渡的一个阶段,更是一次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契机以及提高自己的动手、合作、独立思考能力的平台。本次野外地质实训,是对我们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一次锻炼与考验,无疑让我们对矿床地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对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较大的感触。

 就学习而言,本次实训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往学习的着重点在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本次实习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的应用巧妙地结合在了学习的过程中。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露头、岩心钻孔以及矿井坑道内的观察,结合矿床理论知识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共同分析东升庙铅锌矿的成因模式,印证了海底喷流沉积—后期热液改造的成矿模型。

 就工作而言,在野外观察露头、岩心编录以及井下作业的过程中,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地质人的工作内容与各种操作方法技术。通过岩心编录,我们学到了编录的方法,并通过合作在野簿上画出柱状图,这种成就感是十分令人满足与自豪的。在井下680中段时,我们也能亲身体会到矿床研究的艰辛。一队人全副武装走在昏暗的坑道里,时不时会有满载的运矿卡车从身边经过,甚至会遇到放炮的工人,这种崭新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阅历,更让我们对地质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深刻的体会。

 就生活而言,本次实习让我们南方人大开眼界,离开了风水秀丽的南方,进入干燥坦荡的北方,无不是对身心的一次巨大冲击。我们途径河套平原,见到了壮观的黄土高原地貌;我们进入内蒙,领略了边疆的人文风光;我们爬过阳山、走过野外、下过矿井,在各方面都能深刻体会到北方别样的风土韵味。

 可以说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技术、丰富了人生阅历经验,也帮助我们缩小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这次实训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将来的研究与工作。我们也会把握并十分珍惜本次实训的机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最后,十分感谢学校和学院为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对孙老师的细心安排和耐心指导以及师兄师姐们的帮助表达衷心的感谢!

 吕骏腾:这次矿床地质实训是一次独特的、难得的学习机会,它不仅让我深刻认识了自己,还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实习开始之前,我对矿井下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怀有一些担忧。我深知矿井是一个充满潜在危险的地方,但我也知道它是了解工业生产和劳动的宝贵机会,因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东升庙铅锌矿床实习。踏入矿井的那一刻,我被深邃的黑暗和沉寂所震撼。矿井内温度相对较低,湿度高,这种环境让我感到陌生和不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这一环境,也开始了解矿工们的工作和生活。在矿井中,我亲眼见证了矿工们的辛勤努力,他们穿着笨重的工作服,下到地下深处,进行采矿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极高的耐力和勇气。每次下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但他们毫不退缩,为了家庭的生计,为了社会的发展,他们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亲身感受到了下矿井的辛苦。穿越狭窄的隧道、井下编录,让我筋疲力尽,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更加珍惜生活的一切。我开始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来之不易,而那些在矿井里辛勤工作的人们,为了我们的生活,默默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此外,我在矿井中深刻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危险的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彼此依赖、紧密协作,以确保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这让我明白,无论在何处,团结协作都是成功的关键。最重要的是,在这次矿床实训中,我学会了感恩。我感激那些在矿井工作的人们,因为他们的辛勤努力为我们提供了能源和资源。我也感激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因为它们都来之不易。野外实习下井的经历是我生命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它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更加感恩他人的付出,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坚韧不拔的重要性。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还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强、感悟生活的人。我坚信,这些感悟将伴随我一生,成为我前行的力量。

五、湖北大冶铜绿山铜矿床实习

 铜绿山位于湖北省鄂东南矿集区西侧,累计查明金和铜金属量分别为194吨和237万吨,占省内累计查明资源量的49%和44%,铁银储量也达到大型规模,是国内少有的铜铁金超常聚集区。7月8日至15日,谭俊老师带队,基地班傅炳臻、冯佳鑫、黄中泽、李龙鹏、黄金贵、杨翱等6名同学组成实习小组。首先学习矿山钻探工作中的钻孔编录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对研究区的矿化分带有一个初步地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学习化验样品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样品的规范采集;第二部分是参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了解千年矿山的采冶和现代化勘探采矿的风采,随后实地观察野外矽卡岩型接触带、野外露头、赋矿围岩和矿石特征,统计近矿岩体、地层蚀变类型和组合;第三部分是实地调研区内其他成矿类型的矿床,拓宽学生对不同类型矿床的见解。

铜绿山古采掘遗迹

矿山地质公园

植物找矿标志-铜草

典型矿化样品

 实习感悟:

 傅炳臻:本次实习去到了久仰的黄石大冶,主要观察了铜绿山矿床和章海金矿。我亲身学习了如何进行岩芯编录,感受到了矿床钻孔勘探最重要的工作,学习到了这一实践技能。参观铜绿山古遗迹及矿坑,见到了真实的矽卡岩型矿床的矿石与蚀变变化,也震撼于矿床开采工作的规模之大。这次的实习,让我对矿床知识的理解由书本走向现实,实习经历由地质基本现象的认识走向矿床的真实开采,感谢学校与生产单位提供的机会,这样优秀的实习平台,让我获益良多,收获匪浅,感谢带队的老师与师兄们,制订了合理的实习路线安排,让我有如此充实的学习经历。

 冯佳鑫:在为期3周的矿床实训中,谭俊老师带着我与同学们经历了许多课堂上涉及不到的内容,诸如岩心编录与矿床地质及周边调查等,这些经历不仅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地质能力,贴近生产的方式教学还使我对地质这一行业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平时课堂可遇而不可及的。在谭老师丰富的地质从业经验下,我的问题都得到了专业且科学的解答,无论从见识还是知识方面,这两周的实习对我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黄中泽:暑假为期3周的矿床实训,我加深了对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床地质特征的理解。我学会了从收集文献到矿床实地调研的方法,掌握了矿体形态和矿化蚀变特征的分析方法,学习了地质编录和取样方法,对我帮助巨大。参观古遗址博物馆和探索采坑路线让我深切感受到深部找矿的魅力。这次实训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得益于谭俊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感谢张铭和赵岩岩学长的无私帮助。